【中国教育报】用真情和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第八批教育部援疆干部为新疆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来源:中国教育报   信息日期:2017-07-13 10:20:30

“第八批教育部援疆干部,共计140人,是历届教育部派出援疆干部最多的一批,也是各部委在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中占比最大的。”教育部援疆干部总领队、新疆教育厅副厅长张国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4年9月16日,第八批教育部援疆干部抵达新疆。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干部占80%。这批干部分别来自教育部机关、6家直属单位和72所直属高校,他们分别被安排在新疆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高校以及自治区民语委和区、市医疗卫生系统等32家单位工作,承担着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医疗任务。

三年里,第八批教育部援疆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攻坚克难、勇于争先,恪尽职守,紧紧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以合作办学和合作培养为桥梁——

搭建新疆与内地高校交流平台

“第八批教育部援疆干部主动报名来到新疆工作,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到岗后,他们积极融入新疆,说新疆话、讲新疆情、做新疆事,为新疆教育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大局意识。”张国辉说,“援疆干部们主动作为,在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从一点一滴做起,苦活累活争着干,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充分体现了干部们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新疆高校承担着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更好地发挥教育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新疆农大与中国农大签署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博士专项合作协议书”,每年为新疆农大培养10名左右博士。新疆财大与中央财大也达成了“新疆财经大学学科实力提升计划”,推动了新疆财大的学科建设,为新疆财大申报博士授予单位创造良好条件。新疆财大还与大连理工、厦门大学达成学生学习交流和师资培养计划。

在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下,中国人民大学与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签署了支持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新闻与传媒学科发展的合作协议;石河子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本科生交流学习和代为培养在职博士的计划;新疆农大与中国农大、中国人民大学、河海大学、北京林大实施本科生访学计划;新疆师范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达成框架性合作意向。更为可喜的是,新疆、江苏和教育部签署协议,使伊犁师范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成为“省区部共建”高校。教育援疆干部所在的受援高校先后与近30所直属高校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和学生培养的项目协议。张国辉告诉记者,以合作办学和合作培养为桥梁,搭建起了新疆高校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平台,提升了新疆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以课题申报和项目研究为契机——

提高受援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升受援高校科研水平?这是教育部援疆干部思考的课题。针对新疆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援疆干部发挥各自所长,以课题联合申报、引进项目等方式推动受援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科研水平。

张国辉告诉记者,三年里,新疆受援高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直属高校联合申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协调各类项目约200项,获得近8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同时,受援高校尽力协调内地高校与新疆高校成立联合研究院,全面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副校长吴广明联合同济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经费265万元。能有这样的科研成果,得益于援疆干部的努力。援疆过程中,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被纳入清华大学主持的国防科工局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合作单位,正因为如此,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才在科研上取得新突破。

援疆干部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三年里,新疆医科大学获批一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石河子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治疆方略研究”“清代新疆满文档案的翻译与研究”、2014年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等;塔里木大学获得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科技专项支持。

中国农大与新疆农大共同设立“科研合作基金”,三年共投入60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河海大学水文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大成立新疆寒旱区分实验室,厦门大学与昌吉学院合作成立“新疆洁净能源化工联合研究院”,获得了厦门大学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以学术论坛和学术研讨为平台——

加强新疆与内地高校沟通交流

地处边疆,信息相对闭塞,交流不那么顺畅,这是新疆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援疆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受援高校优势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论坛,积极联系内地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疆进行讲学交流。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三年来,援疆干部团队共组织举办全国和区域性学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200多个,内地来疆来访600多批次、专家学者达2800多人次。这样的交流频次和机会,极大地开阔了新疆高校教师们的视野和眼界。

天游线路测速登录中心组织召开首届中国—中亚国家大学校长论坛,举办“同济论坛”“中亚传播论坛”;新疆师范大学连续举办三届“援疆学术周”“新疆数学青年博士学术论坛”,9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其间举办了85场学术讲座;新疆农业大学举办了研究生学术论坛,承办多个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新疆医科大学每年邀请10位左右院士来疆,举办“院士论坛”;石河子大学“中亚文明与向西开放学术论坛”等等,为新疆高校师生提供了一场场学术盛宴。

想办法往新疆高校“送”人才,也是援疆干部们努力做的一项工作。利用援疆渠道,为新疆高校柔性引进各类人才来疆服务800多人次。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教育部援疆干部充分利用援疆资源举办各类培训班532班次,培训新疆干部人才累计5.8万余名;开展讲学讲座约1300次,培训人员8万多人次;帮带培养党政干部73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2100多人;为新疆高校先后引进和培养天山学者、绿洲学者等高层次人才70余名。

学科是学校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推动新疆高校学科、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教育援疆干部结合受援高校的需要,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分别携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内地高校,共同推进受援高校的学科建设,在多个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相继建成20余个校、区级重点实验中心和培养基地,搭建了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援疆干部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载体,用真情和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要求。与400多名新疆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其中民族团结一家亲103户、381人,与280多名学生结对交友。三年里,教育部援疆干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带头做好各受援单位党的建设,落实好教育惠民工程,创新活动内容、建立有效机制,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真心实意为新疆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携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天山赞歌。(编辑:刘梦雯;来源:中国教育报)